企业投融资骗局揭秘!曝光融资骗局细节!全网最权威!
发布时间:2023-11-15
摘要:  这是一篇来自被骗企业家的自述,企业家将目前国内诈骗投资公司以投资贷款、合资合作为名实施诈骗前期费用的伎俩及内幕公之于众,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看到这篇文章!并积极发表扩散!  文章内容是由在此行业中有着十几年行骗经验的内部人员亲口供述,绝对真实,也是目前所有揭发投资诈骗报道,最最真实最最全面的揭发。  (企业方在融资的道路上历经了波澜坎坷,直至企业可能面临破产的局面,企业最终花了六个月时间终于把主

  这是一篇来自被骗企业家的自述,企业家将目前国内诈骗投资公司以投资贷款、合资合作为名实施诈骗前期费用的伎俩及内幕公之于众,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看到这篇文章!并积极发表扩散!

  文章内容是由在此行业中有着十几年行骗经验的内部人员亲口供述,绝对真实,也是目前所有揭发投资诈骗报道,最最真实最最全面的揭发。

  (企业方在融资的道路上历经了波澜坎坷,直至企业可能面临破产的局面,企业最终花了六个月时间终于把主要行骗的投资公司项目经理用企业融资的方式约来考察,当企业掌握并出示了他确凿的行骗证据后,在无法抵赖的情况下交代了骗子公司如何行骗的全过程。)

  投融资行业的骗子公司很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等地,近几年来逐渐发展到二三线城市,如合肥、西安、南京、杭州、宁波等地。

  行骗人员分布全国各地,主要是以湖北和安徽两大团体为主,约占整个行业的百分之八十,另外有广东的、上海的、山东的、北京的、四川的、内蒙的、江苏的、河北的、东北的、湖南的,近几年加入的人员越来越多,通常是以老乡为核心团体,老乡带老乡,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家人带家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低的有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的,高的有大学的,还有以前从事政府和银行部门工作的人员(骗子二字不会写在脸上,公司里边经常有好多外表长相清秀,温柔甜美大方的女士,一样干着这种诈骗的勾当)。

  据不完整的初步统计,此行业以给企业投资、贷款、合资合作为名骗取前期费用的投资公司人员,在全国约有10万人左右,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因为这几个城市是重灾区,好多企业听说是这几个地方的投资公司都不愿意合作。

  投资公司诈骗前期费用相对来说也比以前难了,现在有的逐步把公司开到二三线城市,套路基本还是一样的,不管是那一座城市的投资公司,只要是以下的投资模式,企业必须得赶快停止,不能相信中间人的介绍,说是一家多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因为绝大多数介绍人也被骗子投资公司忽悠了,自己被骗了也不知道,为了得到投资公司的返点或企业方给予的返点两边吹嘘,在投资公司面前说企业项目怎么怎么好,在企业方面前说投资公司怎么怎么有实力,有时为了企业方能配合自己的工作,说和谁谁谁有多年的交情了,说自己介绍的项目在这家投资公司也合作成功过)。

  最可悲的是有的中间人,在运作过程中需要花钱的时候,企业方不愿出费用,为了项目能做成,也是基于对投资公司的信任,这些费用中间人竟然给帮着出了,自己也被间接的骗了高额的费用,其实在整个行骗过程中,中间人无形中也成了骗子的帮凶

  骗子公司一般在市区金融中心繁华地带租用办公用地作为诈骗场所,装修豪华甚是气派,让人感觉是一家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

  公司一般是由3到5位主要股东成员组成,业务人员一般是由20到50位成员左右组成,分成一些子虚乌有的部门,如评审部、风控部、信息部、财务部、项目部、投资部、法务部、董事会等,分工明确(很多部门其实都不存在,除了几个管事的人员剩下的全部是帮公司行骗的项目经理)。

  由于公司经营时间不长经常换地方,所以项目经理也得经常换公司,流动性极强。这就是为什么每位中介接触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经常换公司的原因,包括公司股东也是一样,这次这几人开一个新盘,下一个新盘也许就换部分股东人员了。

  广告:公司成立后,负责找业务的信息人员和项目经理会在互联网各个投融资行业网站、论坛、报纸、QQ群、微信群、参加政府的招商会等不同渠道发布五花八门的投资广告,声称某某集团某某投资公司有雄厚资金可与有需求的企业进行低息贷款或合作,聘请有能力的社会人员为商务代表,并承诺商务代表介绍的业务成功后公司会给其返点。

  为了表现的真实,真的会和商务代表签合作协议(注:每家投资公司都有和商务代表合作协议的版本,对于项目经理而言,商务代表在整个诈骗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投资公司直接与企业对接并诈骗成功的机率非常低,如果有商务代表从中牵线搭桥,商务代表又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者沟通能力比较突出的,成功率会非常非常高,项目经理如何能找到更多的商务代表并让商务代表相信自己公司有实力,并死心塌地的帮自己在全国各地找业务,也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

  在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融资企业相关资料后,会让商务代表(所谓的中间人)联系企业法人来公司进行商务洽谈。

  初次洽谈对于项目经理来说很重要,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项目状况,资金实力,是否能配合投资公司布下的套路进行,最重要的是判断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是否愿意花费用,项目经理是否能在这次洽谈中得到企业方的信任,公司的运作模式是否能得到企业方的认可很关键(直接影响诈骗成功的概率)。

  由于项目经理文化、素质、知识面、沟通能力等相差很大,谈判效果也不一样,在整个洽谈中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如果企业认可,下一步将进行项目实地考察,考察费用需要由企业方承担(考察费用有的是以企业订票来进行,有的是以企业方直接汇款来进行,有的是以实报实销的方式进行,距离近的直接开车接送),如果企业谈到有无其他费用的时候,项目经理都会告诉企业除了差旅费用以外没有其他费用。所有洽谈工作完成后,下一步将进行考察工作。

  在到达双方约定的考察时间后,投资公司会按照前期约定的时间到达企业所在地的机场或车站,由企业开车来接,通常考察工作是由两位考察人员来进行,整个考察工作中,考察人员一般都是以吃喝玩乐和与企业法人建立信任感情为主。

  很少谈到企业项目问题,一般都是听企业方自己对项目的详细介绍,佯装拍摄照片,偶尔提出一些企业项目的问题,对于考察人员来说,出差有风险,不愿节外生枝多生一些不必要的事端,能圆满安全的完成考察工作才是前提(因为有些投资公司考察人员在考察工作中露出过破绽,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赔偿了企业方相应损失后才得以回去,我们这次得以把这篇文章曝光,也是因为投资公司考察人员到我们这里考察暴露了才知道的所有诈骗内幕)。

  在用完晚餐酒足饭饱后,有的会暗示企业安排按摩、K歌、或安排特殊服务,行程结束后,考察人员会说这个项目考察人员从中起到的重大作用,目的是暗示企业送些烟酒、礼品、地方特产等。

  当然也有企业送红包的,也有企业什么都不送的,大部分考察人员为了注重自己在企业方心中的形象,什么要求和暗示都没有(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更相信自己所在的是正规的投资公司,给后面实施行骗打基础,后面更容易骗大的费用而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考察结束后企业方开车送到车站或机场,考察结束。

  考察回来几天以后,这时每个公司不同的套路开始出来了,现在骗子公司的骗术也不断的在改进,老的套路企业知晓的越来越多,上当的机会越来越小。

  会通知企业方说项目公司已经通过并认可,需要到公司签协议,企业来公司以后,经过进一步沟通(注:每个项目经理沟通都有一定技巧,但最终都是一样的目的。让企业方配合完善后面的工作手续)。

  大概的意思是说企业项目整体还是符合投资合作条件的,但为了规避资金方的资金风险,让资金方放心的将资金投放给企业方使用,需要完善一些手续材料才符合正式放款条件,手续完成后公司会跟企业正式合作,签署完协议后(每家公司的版本不同,但意图都一样),让企业方给资金方提供第三方有资质单位出具的评估报告,什么国内权威机构、拥有什么AAA甲级资质单位评估、报告五花八门。

  简单列几个,如:资产评估、项目投资风险评估、项目数据分析、项目投资稳定回报论证、项目价值分析评估、项目综合评定,项目潜在价值分析、企业信誉评级、债务履约评级、项目收益及实施方案等等。

  各种第三方评估报告及律师尽职调查报告,根据企业对公司的认可度,有的项目经理直接推荐相应评估机构让企业去咨询,如果企业有疑虑,就会让企业自己去找有资质的评估单位,但必须要资方认可才行,让企业提供几家评估单位给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在其中确认一家,也就是所谓的双方认可的机构(这是投资方规避风险的地方,因为评估机构不是投资方指定的,而是双方确认并认可的,即使是资金方指定,协议上也会是说是双方认可,产生的费用投资公司不会直接收取,而是通过第三方收费后再进行分割)。

  如果企业还有担心,投资公司会给你出具一份承诺,意思大概是说如果企业项目怎么怎么样,出具报告后投资公司不给企业投资,所产生费用由投资公司承担赔偿。

  (注意:投资公司和企业签的所有文件都是经过专业法律人士的长期揣摩而最终制定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法律的漏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法律擦边球,即使企业聘请律师帮忙把关,律师也大多看不出文件中隐藏的问题,因为法律涉及面太广泛,企业聘请的律师对于这些预先就经专业人员设计好的文件基本看不出任何的破绽,因为在每次的诈骗成功案例中,企业大多数都是带着律师的,最终结果还不是一样)

  当企业方在地方上找到多家评估公司,并将评估公司执照扫描件发给投资公司进行确认的时候,投资公司都会以资质不够或其他方面达不到要求而予以否定不认可,这段时间企业为了找评估公司而弄的精疲力尽,要么找不到,要么找到了以后资方又不认可,最终只有让资方帮忙找(注:第一步投资公司的目的达到了)。

  投资公司的人员会装作帮企业方想办法,建议企业方在网上查找,只要输入评估报告的相关搜索词就可以找到很多有资质的评估单位(注意:这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只要是虚假投资公司确定并认可的评估机构,拥有各种响亮噱头的资质证件的评估公司百分之百都是虚假投资公司的合作伙伴,至少百分之五十的评估公司都是投资公司某位股东暗地里自己开的,同样会按照行业规矩评估公司给投资公司返钱)。

  在网上查到的这类评估公司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当企业按照投资公司建议的方法找到几家评估公司,并将相关资质证件发给投资公司,项目经理会假装说已经报给公司等最终确认,其实这几家评估公司当中肯定有和投资公司有合作关系的,没有合作关系的投资公司就不认可(因为没有合作关系的不会返钱给投资公司)。

  投资公司这边专门有和评估公司对接的人员,会根据之前对企业的了解,判断企业能承受多高的费用,会给企业提供的有合作关系几家评估公司逐一的打电话,说有个某某企业,有个某某项目,需要融资多少钱,需要什么评估报告,到时企业会打电话给你咨询或者直接去你那里了解,你们报价**万元,最低保底**万元。(在企业方跟评估公司咨询之前,投资公司已经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等企业上套了)

  有时会确定一家评估公司,有时会告诉企业方这几家资质都行,都认可这些评估公司作的评估报告,让企业都去谈,谁家评估公司费用低就在谁家做评估。

  当企业和几家评估公司咨询后,有的直接就做评估交评估费的订金了,(有的企业方如果还有顾虑不上套,项目经理又会有新的建议,让企业先去做个预评,因为预评费用少,万一预评估没通过,损失也非常小,如果预评通过了在出正式评估报告,正式报告没问题那投资合作就敲定了。如果企业还有顾虑,项目经理最后的招数大概的意思是说项目好不容易走到今天,放弃非常可惜,自己也非常看好这个项目,也愿意帮助企业,个人愿意帮忙出**钱,等资金到位后企业再来还这笔钱,有的企业认为投资公司内部的高管都愿意出钱帮自己,自己的风险也小了,对项目经理还特别的感激)最终企业和评估公司签了协议,也交了定金,就等正式报告出来交给评估公司了(注:投资公司诈骗成功)。

  第一步行骗成功后根本满足不了投资公司贪婪的私欲,当收到企业递交的评估报告后,会让企业等投资公司对评估报告的审查,(这时有的项目经理会提出要求,让企业送些烟酒礼品送给公司领导,帮忙把这件事尽快做成。有的甚至要求让企业买手机、电脑、手表、购物卡等送给公司领导,这时候企业已经花了很多钱了,总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影响到合作,百分之九十的企业都会去买)。

  几天以后,投资公司又会给企业打电话让企业去投资公司商谈,当企业到了投资公司以后,投资公司又会以某某原因让企业继续完善相应手续资料,如法律意见书或者其他手续,又需要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并且这次的第三方机构都是投资公司直接指定的,因为前期企业已经花了很多钱(已经被套牢了) 如果不配合就意味着前功尽弃钱白花了。

  这时有的企业放弃了,而有的企业则继续配合投资公司一步一步的往下走,有的让企业走第三方担保,第三方担保公司又是投资公司指定,又要花费高昂的费用。

  就这样一直的让企业花钱,等感觉到企业方没有钱花了,会找出各种理由让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充根本提供不了的手续文件(目的就是让企业方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充不了材料,把违约责任划分给企业方)如果不配合就是企业方的问题,不是投资公司的责任,费用就白花了,一环套一环,直至企业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而放弃了。

  有的企业知道被骗了也毫无办法,打官司也打不赢,也没有精力继续往返投资公司和企业所在地之间了,自动放弃,自认倒霉,白白花费了高昂的费用及宝贵的时间。

  最终有的企业方甚至被转换到香港的投资公司继续被诈骗(注:在转到香港之前会让企业写下互不追究的承诺,并且收回之前双方签署的所有往来文件),而香港的公司从企业方骗来的钱也会按照行业规矩给大陆的投资公司比例分成。

  就是前期什么费用都不让企业花钱,也没有评估费,有的甚至连考察都不考察,投资公司人员拿着合同当诱饵,暗示企业请客吃饭、KTV唱歌、包小姐、买高档礼品送领导等,一步一个坑,等花了十多万元后,再来签合同(如果企业认为签完合同就意味着放款那就大错特错了,合同中处处是陷阱,就是将程序颠倒过来,签完合同再骗费用, 这种诈骗是比较新的手法,所以屡屡得逞)。

  对押是指双方各自缴纳投资款总额一定比例的对押违约金,一般对押费用是百分之一,费用是交到第三方律师事务所或第三方机构(注意:律师事务所或第三方机构是由投资公司指定的)。

  企业方提供的律师事务所投资公司不会认可,评估等手续由投资公司来做,费用无需企业方承担而是由投资公司出(注:投资公司一样什么也不会去做,也不会为企业去做评估报告,只是一种说词,证明投资公司也花费了很多费用)。

  前期相关费用对押百分之一是根据国家工商总局32号令实施的,企业方和骗子投资公司各自拿着相关费用到了骗子公司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双方把钱押在了律师事务所,还签了合同,等完善了相关手续,企业方对押的费用就充当利息,企业方认为合同都签了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了,可是在完善手续的时段就出现了问题。

  问题就是出在了国家工商总局32号令上了,按照国家工商总局32号令,企业方绝对办不了。

  那既然是企业办不了,就不是投资公司的责任了,是企业方违约在先,这笔钱就这么打水漂了。

  如果企业迫切想融到这笔资金,投资公司又会绕回来让企业完善第三方指定机构的相关手续,如果企业不配合,前期的钱就白花了,如果继续配合,只会越陷越深。被骗的资金会越来越多(这是投资公司早就设计好的,新的骗局成功率很高)。

  就是前期和企业方沟通时,投资公司承诺会将投资款项以存单质押在企业方所在地银行的方式,这个也是合同陷阱。

  但前期企业方必须要交一定的费用到投资公司指定的第三方机构,最终也是花了很多费用后,需要按照合同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时,银行不予办理。

  因为企业方同投资公司签的合同跟银行的要求有直接冲突,是办不了的。既然办不了,就不是投资方的责任,而是企业方违约在先。前期花的费用是要不回来的(这是投资公司早就设计好的,新的骗局成功率很高)。

  这是在常规诈骗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因为各类评估的诈骗手法已经存在十几年,有很多企业已经知道了,就衍生了如:【律师见证】就是在投资公司和企业方合作过程中,所有的评估报告及手续都是投资公司来做,不用企业方花钱(投资公司什么也不会去做,根本不会为企业去做评估报告,只是一种说词)。

  等到签正式贷款合同的时候需要到第三方律师事务所签署,并让律师事务所出具合同见证书,所产生费用各一半,不管企业方提供有多么知名的律师事务所,投资公司都不会认可,只认可投资公司自己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按比例分成)。

  在完成签约手续付完款后,企业方负责到银行办理相关资金托管手续,问题又来了,按照与投资公司签的合同条款,银行不予办理,原因是和银行条款有直接冲突。

  银行不给办理那就是企业方的责任,前期交的律师见证费是要不回来了,或者前期埋下的伏笔不放在银行的托管合同中,而是放在签完合同后期需要第三方办理的手续中,第三方办理的手续看似简单很容易办理,其实猫腻就在这里边,又得花费高额的费用,花完后又出现第三方机构有意让企业提供而企业又提供不了的手续资料,企业提供不了就是企业的问题,不是投资公司的责任(这是投资公司早就设计好的,新的骗局成功率很高)。

  在前期洽谈、考察等工作完成以后到了签正式合同的环节,合同要求企业方先期支付投资款一个月的利息(先行支付利息的多少根据企业方的承受能力)到指定的第三方律师事务所或企业缴纳几万到几十万的合同履约金(诚意金),(银行资金共管,是指企业出资金在银行与投资公司开立资金共管账户)几十万到两三百万不等,账户里的资金和密码都是由企业方保管,但要取出共管账户里的资金必须要有投资公司签字才行(共管了客户的钱不管多少最后都取不出来款也贷不到)。

  投资公司给的理由是收取这个履约金,主要是担心他们做了大量工作,贷款做下来了以后怕项目方不要了,所以才收取,如果项目方没有违约,则计入利息里边,如果他们做不下来,这个钱也是保证会退的。

  可能也有不交的,不交的他们会再用其它手段,叫你交律师费,说是律师过去办手续的费用,大家一人承担一半,反正最后律师过去会以各种理由办不了,自然律师费和履约保证金就落入骗子公司口袋。

  共管账户办好以后投资公司会说按照合同的约定安排人员去项目地办理抵押公证手续,办手续人员的差旅费由企业方出,最终结果是抵押和公证都办不了,公证处的人会告诉企业方,这个合同根本就办不了抵押和公证,既然办不了企业方和投资公司签订的合同就无法履行,合作就会终止,但是企业方需要取出共管账户里的资金需要投资公司配合才行(投资公司设的圈套这个时候用上了)。

  投资公司会使用不不理不睬,这也不行,那也不是,一直拖拖拖,使用拖延战术,会以各种借口说之前为了这个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因为是由于企业方的原因导致办不了手续,所以责任在于企业方,投资公司的损失需要由企业方来赔偿,企业方不承担投资公司的损失,投资公司就不配合企业方取共管账户里的资金,企业方本来就缺钱,而自己的钱却取不出来,也只有同意赔偿投资公司的的损失(诈骗成功)。

  股权质押也是相同的道理,签完合同,办理完股权质押手续后,投资公司又会以各种理由让企业到第三方指定机构完善相关手续,又会产生高额的费用,有的企业方会配合着走程序,这个过程中一直在产生高额的费用,如果企业方不配合,投资公司就会拖拖拖,一直拖死企业方,投资公司一点都不急,毕竟企业方公司的股权已经质押了,为了解压公司股权,无奈之下只有答应投资公司不靠谱的高额赔偿(投资公司诈骗成功)。

  企业经常会接到自称投资公司人员的电话,信息泄露的渠道很多。因为企业之前接触过投资公司,不管是有没有被骗,电话信息这时也已经泄露,泄露的渠道很多就不一一例举。

  因为所有这些第三方机构和骗子投资公司都是合作的,只要企业方还有利用的价值,就会把企业的电话给新变更的投资公司,如果诈骗成功,会返点诈骗费用的25%给第三方机构,按照行业规矩,谁提供的资源,诈骗成功后就给谁返点。

  也有项目经理把企业介绍到另外的骗子公司,让其他公司对接,诈骗完以后自己不方便在出面了,再次介绍给其他骗子公司,这叫(资源共享,也是行业规)

  骗子投资公司资质证件除了只能提供(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外,其他一概提供不了的100%假的

  (投资公司要求企业提供企业的所有的资质证件,而企业也需要让投资公司提供相应的资质证件,最起码的公司基本账户如开户许可证、税务局的纳税证明总能提供,如果连这都不能提供或者找理由不提供,原因是什么企业自己去想吧)

  高就高在投资公司不会直接收取费用,而是通过第三方收取的办法,摆脱了诈骗的嫌疑(大部分企业被骗后没有精力来回跑,自认倒霉,还有部分企业爱面子,被骗了也不好意思说出去,怕丢人)。

  其实很简单,不管投资公司骗术有多高明,始终抱着一个观点,就是在资金没有到位之前,不要给投资公司的人送礼。不要支付任何第三方费用,切记!切记!切记!

  各位商务代表们,这篇曝光文章你们看了不知有何感想,还会蒙在鼓里被骗子们利用吗?你们和这种类型的投资公司合作不管是一年还是十年,有做成功一个项目吗?不要在执迷不悟了,骗子投资公司就是利用你们对他们的信任而帮他们行骗,虽说你们不是骗子而只是被利用,但正是因为你们,企业才会被骗去几万几十万甚至超过百万的血汗钱,你们还会继续做这样的中介吗?

标签:股权投资骗局新闻联播